來源: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《山東新聞聯播》
  齊魯網5月1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《山東新聞聯播》報道,沂南縣是全國肉鴨養殖第一大縣。這幾年,當地政府和群眾卻越來越不願意提到這個稱號,因為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已經影響到了很多人的生活。今年初,沂南縣決定徹底整頓污染源,可這項工作要牽涉到一大批農民的生計。無論是在當地政府還是養殖戶的眼中,這註定是一場艱難的生態保衛戰。
  再過幾天,蘇村鎮賈希強家的肉鴨就要出欄了。這批鴨子有15000多只,銷售的事賈希強並不擔心,當地的肉鴨加工企業早就安排妥當了。
  就在賈希強盤算經濟帳的時候,在沂南縣政府的會議室里,大家卻在討論著養殖背後的生態帳。郭琪是沂南縣畜牧局的局長,從去年開始,他便著手肉鴨產業的污染調查。
  沂南縣共有接近五千個肉鴨養殖戶、一萬個養鴨大棚,每年出欄的肉鴨有4億多只。這是一個年經濟收益超過30億元的大產業,可是,這個產業帶來的污染也同樣可觀。因為絕大多數的養殖戶搞的都是土法養殖,肉鴨糞便的清理全靠用水沖刷,一年下來,全縣從鴨棚排出來的污水就有200多萬方。
  養殖污染引起了民憤,但怎麼治卻是個難題。沂南肉鴨養殖產業目前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鏈條,除五千多家養殖戶外,還有45家加工企業和30多家飼料企業,提供的就業崗位超過了兩萬個。在郭琪看來,肉鴨產業不能說砍就砍。
  從年初到現在,郭琪帶領工作人員走訪調查,制定的治理方案已經有十多份,直到前不久沂南縣才最終決定對肉鴨養殖場全面實行環保改造,在村莊、水源地200米以內設置為禁養區,200到500米為限養區。這個決定也意味著,全縣約一半的養鴨棚面臨拆除或轉產,3000多個大棚將改造環保設施。
  賈希強有六個養鴨大棚,位置都在限養區里。這批肉鴨出欄以後,按照要求改造後還可以繼續養殖,但總體八萬多塊錢的改造費用,還是讓他一下子有點接受不了。責令停養改造的通知書,下發到了每一位養殖戶的手裡,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,全縣的肉鴨養殖全部停了下來。這個苦心經營多年、幫助當地農民增收的“肥鴨”,會不會說“飛”就“飛”了呢?明天請繼續關註走基層《肉鴨第一縣的生態保衛戰》。  (原標題:走基層 肉鴨第一縣的生態保衛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w98ywnkq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